兰州理工大学是我国西安以西广大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理工科院校。在长达九十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数代教职员工扎根西部、艰苦创业,熔铸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红柳精神”。在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的“红柳精神”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学校最为鲜明的办学特色。2006年至今,学校着力打造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校园品牌文化,使“红柳精神”成为学校数万名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圭臬,并成为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一、“红柳精神”的内涵和特色
红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种普通而常见的植物。在风沙肆虐、干旱少雨的西北高原,红柳以其干旱渴不死、盐碱苦不死、严寒冻不死、风沙埋不死的超强生命力,成为西部精神的象征。兰州理工大学之所以将学校办学精神提炼为“红柳精神”,是因为:
第一,学校办学历程如同红柳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学校前身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在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曾经六易校名、七迁校址,主要依靠租赁校舍艰苦办学,为西部地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才。1958年创办大学后,又经历了1961年下马停办的曲折。1965年,为适应“大三线”建设需要,第一机械工业部接管学校,从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原北京机械学院等高校整建制迁来一批学科专业,并从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重点大学抽调了一批优秀师资,为学校奠定了较好的办学基础。但很快就赶上十年动乱,学校办学举步维艰。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才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学校虽经历了几上几下、崎岖坎坷的办学历程,但仍然在贫瘠落后的西部发展壮大,其发展历程如同红柳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二,学校数代师生员工身上体现出的精神特质如同西北高原上的红柳一样,充满了战风沙、斗严寒、耐酷暑的豪情壮志。创办大学前的四十年,学校教职工依靠租赁校舍、到黄河背水艰苦办学。创办大学后,教职员工自己垦荒种菜,自己动手修建校舍、制作教具,硬是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在昔日的乱葬岗上建成了大学。特别是1965年机械工业部接管学校后,来自首都北京、白山黑水、大江南北的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如我国水力机械学科带头人曹鹍、著名物理学家段子美、著名焊接专家沈世瑶,以及张德邻、陈剑虹等青年才俊,都纷纷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自愿来到贫瘠落后的西部建功立业。他们扎根西部、艰苦创业、教书育人、默默奉献,许多人献了青春献子孙,为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职员工如同红柳一样的精神特质。
正是因为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师生员工身上的精神特质如同红柳一样,所以“红柳精神”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师生员工的一致认同,并得到教育部专家组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内涵也成为兰州理工大学办学精神、办学传统的特有符号。
二、弘扬“红柳精神”,建设品牌文化的主要做法
“红柳精神”被确定为学校办学精神后,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从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出发,大力弘扬“红柳精神”,积极推进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红柳精神”宣传教育,建设学校特色精神文化。学校坚持将“红柳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教育和引导毕业生热爱西部、扎根西部,在西部建设发展中建功立业。目前,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人才15万余人,其中70%的毕业生在西部工作,涌现出了以神舟九号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李卫,首届“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李维谦等为突出代表的优秀人才,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有贡献”的特色,深受西部地区用人单位好评,学校被誉为“西部地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坚持将“红柳精神”纳入新教师入职教育内容,通过参观校史馆、老教师现身说法、邀请西部地区知名校友做报告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扎根西部、建功立业办学传统教育。在“红柳精神”感召下,大批优秀人才汇聚学校,学校不仅顶住了高层次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压力,而且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已位居甘肃高校前列。
(二)坚持以“红柳精神”统领学校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一是以“红柳精神”统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建成了“红柳主题文化广场”、“红柳人文书吧”、“红柳学生党员之家”,使“红柳精神”成为师生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特色文化符号,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推动发展的作用。二是以“红柳精神”统领学校学术文化建设,出台了“红柳学科计划”、“红柳人才计划”,设立了“红柳特聘教授”岗位,设置了“红柳专利基金”、“红柳专著基金”,推出了以“感悟大家,修身正行”为鲜明主题的“红柳大讲堂”,使“红柳精神”引领学校学术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三是以“红柳精神”统领学校活动文化建设。学校集体创作的诗歌《红柳颂》、《红柳赋》,已成为师生员工耳熟能详的校园文化经典作品;组织开展的“红柳颂万人红歌会”、“红柳骄子辩论赛”、“红柳面对面”访谈节目、“红柳杯”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等文化活动,已成为在师生员工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四是以“红柳精神”统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学校开通的红柳网,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为特色,月点击量超过了10万人次,已成为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之一;创办的官方微博“红柳直播间”,官方“红柳微信平台”,手机刊物《红柳青年手机报》、《红柳短信学堂》、《红柳堂外堂》等,更是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文化现象。学校还以《红柳颂》为主题编印了宣传画册、推出了大型展览,并编排了“红柳组歌”大型文艺演出,更使红柳品牌文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对全校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弘扬“红柳精神”,建设品牌文化取得的成效
1、“红柳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被全校师生员工奉为精神圭臬,并在校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成为兰州理工大学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成为兰州理工大学凝聚人心、鼓舞力量、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红柳学科计划”、“红柳人才计划”推动下,学校学科水平快速提高,仅“十一五”以来,学校就新增省级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学科总体水平已位居甘肃高校前列,其中工学实力列省属高校第一位。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新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并在承担国家“973”、“863”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是甘肃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最多的省属高校,学校还与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现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喜人,学校党委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2、红柳品牌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红柳精神”的激励下,大批高层次人才放弃发达地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自愿集聚到兰州理工大学,其中近年来新引进双聘院士3人,新增甘肃省领军人才36人,学校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已位居甘肃高校前列。学校坚持以“红柳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形成了“依法治教,爱岗敬业,学高身正,教书育人”的优良教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陇原师德标兵”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6人。
3、红柳品牌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引领作用、熏陶作用。在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引领、熏陶下,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关注西部、热爱西部,踊跃加入服务西部、建设西部的行列中。每年暑期,十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围绕“服务西部”的主题,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红军走过的地方去,重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志愿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宣讲、关爱农民工子女、民族地区联谊、主题调研、科技兴农、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义务支教、爱心帮扶,了解社情民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亲身体会并践行“红柳精神”。学校大批优秀毕业生扎根西部、勤奋工作,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兰州理工大学已经成为甘肃省主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4、红柳品牌文化已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特有的文化符号,有效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目前,学校“红柳学科计划”、“红柳人才计划”成为甘肃高校具有广泛影响的发展计划,“红柳网”成为甘肃高校点击量最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网站,学校官方微博成为甘肃高校最受关注的官方微博,手机刊物《红柳青年手机报》、《红柳短信学堂》、《红柳堂外堂》等成为甘肃高校特有的文化风景线,受到了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好评。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河山”。面向未来,兰州理工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红柳精神”为统领,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大学文化,为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将学校建成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