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红柳人物 > 正文>
红柳人物
【2022师德标兵候选人风采】 土木学院:王文达
来源:
浏览:
2022-09-10

 

王文达,男,1976年11月出生,甘肃清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常务理事等20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兼职,及甘肃省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等。甘肃省高校协同创新团队“多灾耦合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合结构性能与综合防灾”负责人。

王文达同志的教育工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留校任教;200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1至2009.1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习;2011年评聘为教授;2013.12至2014.12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11年至2016.7年担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16.7至2017.9任国际合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17.9至2020.6任国际合作处处长,2020年6月起任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一、潜心从教,用心育人,春风化雨为国育

自1995年工作以来,王文达同志全身心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他始终坚持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生产实践的课堂化应用和教法研究,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融会贯通,通过工程案例,应用前序课程知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探索将科学研究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将科学问题带入课堂,将科学实验融入实践,实现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先后为本科生主讲《土木工程导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为硕士生开设《组合结构理论》《建筑结构抗火理论及应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为博士生开设《高等组合结构理论》。王文达时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人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爱”和“师魂”。在漫漫的教学和育人路上,他先后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曾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入选甘肃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作为主讲人的《结构设计课程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兰州理工大学“三育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现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本科生教材7部,其中2部教材入选出版单位行业规划项目。

近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仿佛依旧如昨日一般清晰,每一堂课王文达都用“爱”诠释着教师职业的神圣,用“情”见证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二十七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的他,经常会说“当一名大学老师真幸福!”

二、专心科研,反哺教学,融合发展提升水平

2006年博士毕业以来,王文达同志致力于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方面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在兰州理工大学开创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结构抗火研究的新方向。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0多项,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励。创建了“兰州理工大学组合结构混合结构”研究团队,获批为甘肃省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现有固定成员9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已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1项,团队不断成长的同时成员也获得了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王景玄副教授还多次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王文达在20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任职常务理事、理事等,扩大了团队和学院学科影响力,该团队已成为该领域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团队。在《Engineering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等国际和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及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40多篇。担任30多本SCI期刊和40多本中文学术期刊审稿人,2本SCI国际期刊编委,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2009年主编甘肃省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并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甘肃省组合结构应用推广起到重大推动指导作用。主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6部,审查包括国家标准在内的4部国标及行标,授权专利6项。

多年的科学研究积累,反哺教学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05年起在学院本科生中首开《组合结构设计原理》选修课并作为副主编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配套教材,被全国诸多学校选用。2006年起为硕士生、博士生新开《组合结构理论》《建筑结构抗火理论及应用》《高等组合结构理论》,既体现研究方向特色又不断补充学科前沿知识,授课中通过介绍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和兴趣。研究生教学中一开始即采用了“翻转课堂”授课,让学生参与专题知识准备、讲授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率先垂范,爱驻于心,言传身教桃李芬芳

执教近三十载,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育人之道德在先。作为老师,良好的师德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他始终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与学生在一起。师德之魂是师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宽严相济、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始终坚持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思想、生活、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关怀学生,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面对本科新生,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研究生指导和培养环节,时刻以“用心、尽心、精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先后指导毕业博士5名,硕士7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积极推荐多名本科推免生到985高校攻读硕士或直博。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作为土木工程学院首位导师2016年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研究生多次获得兰州理工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四、团队协作,服务地方,行业发展尽心尽责

作为一名高校工科教师,王文达同志深知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近30年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使得他始终与土木工程行业联系密切,在技术攻关、标准审查、工程咨询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团队的研究成果部分内容已被国家行业标准采用。多年来,团队为甘肃省建筑行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2009年主编的甘肃省地标《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我省该类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兰州盛达金融广场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选型以及伸臂桁架的形式开展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为该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基于近20年积累,王文达牵头的项目“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基于团队科研优势,积极服务甘肃省和青海省地方基层教育校舍工程抗震能力提升改造。2019年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对甘肃省、青海省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能力提升项目”的管理人员培训任务,强化了中小学基层教育管理人员的抗震和抗倒塌方面的救灾意识,为中小学校舍建筑的抗震和抗倒塌加固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甘肃省和青海省四所校舍工程抗震能力提升的加固改造项目,在服务我省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国际影响力。王文达教授为行业的发展尽心尽责,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从未止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