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先进典型>> 正文
顾诵芬:蓝天寄深情 为国铸“战鹰”
发布时间:2021-12-22 09:59:38 作者:

从无到有,他主持建立我国飞机设计体系,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无私忘我,作为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年逾九旬,他的心愿还是继续奔腾在科研一线……

11月3日,两院院士,歼8、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作为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沉甸甸的奖章。目光再次聚焦到了这位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身上。

从小种下航空梦:让中国的飞机设计拥有自己的灵魂

“诵芬”,父亲为他选用这两个字为名,除按中国传统家族排辈“诵”字外,还取“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之意。

名如其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熟悉顾诵芬的人都说,他心无旁骛,拥有的是从童年培养起来的专精、执着的爱好——对飞机设计制造发自内心的向往和着迷。

  顾诵芬院士(2020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顾诵芬院士(2020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飞机的轰炸声成了顾诵芬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

1940年,在民族危亡、外敌侵略之际,10岁的顾诵芬收到叔叔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个航模,“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顾诵芬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沉浸在了飞机的世界中。

在战争年代,空袭和轰炸,更让年幼的顾诵芬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曾暗暗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带着这颗种子,从青葱年少到意气风发,顾诵芬毅然前往冰雪飘飘的北国。

  顾诵芬和他小学时期最喜欢的玩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顾诵芬和他小学时期最喜欢的玩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难时刻,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我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设计工作。

拼命解决设计难题:三上蓝天给飞机“找毛病”

像静水深流,顾诵芬儒雅而沉静。同事和朋友们说他博闻强记,像个“书痴”。年逾九旬,他依然坚持学习,总给大家说:“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推荐给有关的同志,有时也翻译一些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些帮助。”

  顾诵芬(后座)与鹿鸣东在歼教6飞机上(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顾诵芬(后座)与鹿鸣东在歼教6飞机上(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似大象无形,顾诵芬谦虚而务实。在工作中,他跑遍了设计室各专业组、各试验室,试验工厂模型加工车间。沈飞部装、总装厂房,试飞站都有顾诵芬的身影,他与许多老工人都成了好朋友。

如利剑出鞘,顾诵芬执着而无畏。为解决歼8飞机跨音速振动的问题,他曾乘坐歼教6飞机升空观察歼8飞机的飞行流线谱,两架飞机飞行时距离保持在5米左右甚至更近……

1964年,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

  顾诵芬(右)与鹿鸣东在一起讨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顾诵芬(右)与鹿鸣东在一起讨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时光在顾诵芬身上仿佛是静止的,无论什么时期、什么困难,他都能淡然面对;但时光在他这里又是沸腾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无畏前行。

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实现首飞。但在随后的飞行试验中,飞机出现强烈振动,这让所有参研人员都悬起了一颗心。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决定亲自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振动情况!

据当时驾驶飞机的试飞员鹿鸣东回忆:“顾总那会儿已年近半百,却丝毫不顾高速飞行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这让所有在场的同志都十分震撼和感动。”

经过三次蓝天之上的近距离观察,顾诵芬和团队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逐梦蓝天寄深情:心无旁骛坚持干好一件事

顾诵芬的办公室像一座“书的森林”,而他总能记得每一本书的位置,记起每一本书的内容。

工作中的顾诵芬(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工作中的顾诵芬(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在家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位“工作狂”;在同事和学生们眼中,他又是那个总能济困解危的“大先生”。

如今的顾诵芬,身体患有疾病,经过两次手术的折磨,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从成立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开始,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注定要走自主创新这条路。”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多型飞机总设计师王永庆这样评价顾诵芬指明的方向。

  顾诵芬(中)在试验现场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航空工业沈飞供图)

顾诵芬(中)在试验现场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航空工业沈飞供图)

“顾老教会我们的,不仅是飞机的设计和创新,更让我们学会了无论何时都不要在意质疑,要始终坚持真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金子终究会发光。”作为顾诵芬的学生,如今自己也成了院士的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孙聪深情回忆起和顾院士的交往,心中满是感怀。

一生,顾诵芬就坚持干好研制飞机这一件事。

“顾老是我们年轻人心中‘永远的偶像’。”作为顾诵芬身边的青年同事代表,航空工业科技委高级业务经理张东波说,顾老很少有社会任职,与专业和本职工作不相关的,基本都会婉拒。

从小事中,人们也能时刻感受到顾诵芬的节俭与质朴。

  顾诵芬在操纵系统试验室(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顾诵芬在操纵系统试验室(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供图)

有在顾诵芬身边工作的航空后生们曾开玩笑说:“顾院士家里的家具可能比我们年龄都大。”

“他生活要求极简,吃食堂在他心中已是美味;对事业要求又极严,他常告诉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干好自己的飞机设计。”这是曾经的同事、航空工业沈阳所型号总设计师赵霞眼中,顾诵芬的特别之处。

“顾诵芬参加工作之时,恰逢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他是我国航空工业近70年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他始终践行着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着航空报国精神,担当着航空强国使命,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献给了党。”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说。

  顾诵芬(左二)和科技人员在机上研究技术问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航空工业沈飞供图)

顾诵芬(左二)和科技人员在机上研究技术问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航空工业沈飞供图)

90多岁的人生,70年的科研生涯,顾诵芬的经历,见证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创立到强大的70载春秋。

上一条:热地: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
下一条:李中华: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共产党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宣传部陇ICP备15002798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兰州理工大学 电话:0931-2975719 邮编:730000
Baidu
map